诸夏侯曹
- 夏侯惇:扬州军区总司令 (以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屯居巢)
- 夏侯渊:关中军区总司令 (以征西将军镇汉中)
- 曹仁:荆州军区总司令 (以征南将军屯樊城)
- 曹洪:京畿卫戎部队总司令 (都护将军)
- 夏侯惇升大将军
- 夏侯渊升骠骑将军 (如果没死,但是他死了魏国这个位置就空了,后来曹洪补上)
- 曹仁升车骑将军
- 曹洪升卫将军
张飞是车骑、马超是骠骑。所以张飞相当於曹仁、马超相当於夏侯渊。
而赵云最适合做卫将军,一直以来的工作也相符,只是他劝阻刘备不要伐吴惹刘备不高兴了,就变成了征南将军了。
- 夏侯惇在做扬州军区总司令的时候统领二十六军,这包括了在合肥的张辽、李典、乐进,以及徐州的臧霸。
- 曹仁在荆州军区做总司令的时候,手下统领的人我们可以从江陵之战和樊城之战看出来。其中包括了他的部将牛金、横野将军徐晃、襄阳太守乐进、奋威将军满宠、汝南太守李通、江夏太守文聘。
- 夏侯渊做关中军区总司令打的两仗,都有曹操参与,我们只能大概算出他最开始统领谁。大概就是张郃、徐晃、朱灵、郭淮等。
五子
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,五子裏面,张辽是一直待在东边的。和其他两个军区不一样,虽然扬州军区虽然名义总司令是夏侯惇,但是仗都是张辽带人打的。而其他两个军区夏侯渊、曹仁都要亲自上阵。所以张辽可以视为扬州军区夏侯惇的副手,也是实际上的执行人。张郃呢,则一直待在西边,他可以肯定说是夏侯渊的副手,因为夏侯渊死后众人就推举他为主帅。说来张郃其实比较悲催,他做了一辈子的关中战区二把手。之后先是在曹真手下做,后来又在司马懿手下做二把手。
而徐晃、乐进这两个右將軍则比较游动,徐晃在江陵之战、樊城之战属曹仁,潼关、汉中之战则属夏侯渊。乐进则是江陵之战属曹仁、合肥之战属夏侯惇管辖。
我们是不是忘掉了一个人?对的,就是于禁,他完全不属於这三个战区任何一人的统辖,就算是樊城之战他也是独立带七军。所以五子裏面,可以肯定在于禁在的时候,他位置最高。
虎豹骑
曹操手下还有一支精兵是直属的,就是虎豹骑,虎豹骑的主帅我们都知道,就是曹纯、曹休、曹真。基本上这几个人我们只会在曹操亲征的时候才会看到。所以我们可以肯定他们不属於三大军区的统属。曹纯早死、曹休、曹真后来分别做了东西军区总司令,如果曹纯没有早死他应该是荆州军区总司令,不会轮到夏侯尚。和夏侯懋一样,夏侯尚没什麽才干。夏侯懋、夏侯尚都是夏侯家的子弟,分别做过一段时间军区司令就被替下了。远不如三个虎豹骑锻炼出来的曹休、曹真。而曹洪也是只有在曹操亲征的时候才会出现,因为他的任务是卫戎。当然卫戎部队也是可以派出去的,所以曹洪经常作为曹操亲征时的前沿部队出现,例如潼关之战与汉中之战。有时候也和虎豹骑一起行动。至於虎豹骑是否归于曹洪统属,我认为不是,虎豹骑应该是曹操直属的,与曹洪的部队并列关系。
其他的二线武将
- 许褚(典韦)这是纯粹的保镖,与曹洪不同,曹洪统领的是卫戎部队,而许褚只统领最多一个营的卫兵而已。记住这也是赵云的职责更像曹洪,与许典完全不同的地方。
- 李典、臧覇、吕虔,李典不多说。臧覇、吕虔一直都是分别统领青徐,属於夏侯惇的管辖范围。
- 李通、文聘,一个汝南太守、一个江夏太守,都是属於曹仁统属的,在江陵之战出现。
- 满宠在曹仁手下,后来在曹休死后做了扬州军区总司令。
- 郭淮是夏侯渊手下,后来在司马懿卸任之后作了关中军区总司令。
- 其他北边边戎的几个将领我这里就不说了。
曹操救援樊城爲什麽要派出于禁?
我們知道樊城之戰發生的時候,曹操剛剛從漢中之戰敗退回來。參與漢中之戰的部隊需要調整才能出發。這個時候我上面所說的那些高級將領裏面,夏侯惇坐鎮東邊不能動,曹操也不會動他。樂進已死,張遼也不能動。事實上在孫權投降之後張遼就開拔前往樊城。
曹仁困守樊城裏,張郃應該是留在了關中軍區整頓。曹洪、以及曹真、曹休所部是否跟隨曹操撤回,還是留在關中不清楚,不過徐晃倒是撤了回來。
這時候曹操所最可能派出的高級將領,以及救援部隊,就是在此前幾大戰役中都沒有動用過的于禁了。于禁作爲生力軍,應該足以扭轉形勢,事實上他的能力也是如此。他的帶兵風格以嚴整著稱。曹操當時的目的是想讓他從一旁震懾牽制住關羽軍,以待後面的援軍陸續來到。
只是非常不巧,關羽這次的進攻是很有計劃性的,漢水大漲也是在他計劃之中。否則他不會事先就準備好大船攻城,要知道大船想從南郡長江那邊繞入漢水,必須得經過江夏文聘的屬地。文聘之前江陵之戰還威猛威猛的,這次不知道怎麽就躲起來也沒阻攔。
所以于禁事實上是中了關羽安排好的時間上的一個陷阱。我們假設先帶兵來救的是徐晃,恐怕他也得變成水鱉,至於投不投降,就因各人不同了。而于禁替代了徐晃的位置,則帶兵來時水已退,孫權已襲江陵,于禁應該也能立徐晃之功。
那麽誰帶兵來才不會受困水斗呢?恐怕只有那些能夠因地制宜排兵佈陣的謀將才可以了,例如曹操自己、識變數的張郃、後期的鄧艾。





